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4-08-08 08:00:43 浏览: 次
莘县路菜市楼位于莘县路15号,北面和东面是4808厂,西南面是莘县路小学,南面是西大森″及毛巾厂莘县路车间″。菜市楼曾是青岛西部著名的菜市场,其规模仅次于市场三路的菜市场。
菜市场横跨菏泽二路与菏泽三路,菏泽二路上有非常有名的鱼肝油丸厂,曾经在一、二楼黑糊糊捉迷藏的场景,更是许多居住在周围、伴随这座老建筑长大的老青岛的难忘记忆。
莘县路市场楼建于1934年,它最初只是为满足海产品贩卖的需要而建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大型贸易商场,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,成为了台西和后海一带唯一的大型市场,与人民市场、东方市场、台东商业市场并称老青岛四大菜市场。
莘县路菜市楼以出售干鲜海货和日用百货为主,建筑面积为8900平方米。菜市楼设计为地下一层,地上三层,地上的一楼和二楼为室内商场,三楼办公,顶层系露天市场。菜市楼布局呈双回字框架结构,每层由270根水泥柱间隔成135间自然店,三层楼计有405间。这样的设计既宽敞明亮,也方便交易双方的销售和购买。
上世纪30年代,毗邻小港湾的莘县路是土产特色一条街,菜市楼的建起,使这条街更加显得繁华喧嚣。
1936年春节前夕,当时报纸如是描述莘县路:“除了四方路、博山路之外,尚有一条路也很兴盛,就是莘县路菜市之门外,这路两旁也是货摊连排,但所卖的东西,与四方路货摊不同,此处摊上卖的器具是洋铁壶,铁铲子,铜勺子,茶盅,茶壶,盘子,红黑筷子,切菜板,粗瓷碗,碟子,食物是海带,韭菜,白菜,元葱,山药,大葱,生姜,大蒜,辣椒,胡椒,五香末,粉条等等,香烛纸箔财神像与四方路相同……”
解放后,一楼被改成饭店、土产杂货等商店,二楼、三楼被分割成住家户。由于改造后采光不好,加之间隔的房间比较小,白天也需开电灯,家家几乎都打着吊铺。上世纪50年代,饭店由个体小饭馆合营而成,虽然面积比较大,但经营品种不多,特别是60年代和期间,火烧、锅饼、面条等是主打面食。炒菜就是一般的青菜,肉食品极少,不过早晨卖油条、稀饭等。改革开放后有所变化,楼底饭店装修一新,品种增多,面向平民。上个世纪末,汉京书店最早就是在菜市楼开张的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菜市楼里开了一个太阳商城,全部是南方 “个体户”,着实红火了一阵,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偃旗息鼓、不知所终。
2008年,菜市楼与幸福楼一道因青岛东西快速路三期的建设而被拆除,这座历经七十余载的老建筑,曾经与市场三路菜市场、台东镇商业市场、东方菜市场齐名的莘县路菜市楼,最终成为了岛城人永远的记忆。
2008年8月,乐鱼官方网站入口在莘县路菜市楼面临拆迁前,网友“台东小市民”在老建筑内偶然发现了莘县路市场落成纪念碑,纪念碑保存完好,碑体为黑色,高1.87米,宽0.84米,根据碑记记载,此碑立于1934年。碑记中记载着当年小港一带的居住人口越来越多,为方便市民购物,在莘县路15号兴建了一处农贸市场,起名为“莘县路市场”。市场落成后,李负玉、纪得传、宿泰昌等商民出资,立此碑于市场内部。
网友“台东小市民”2008年8月3日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发帖,发现此碑并吁请保护,在岛城文史圈内引起呼应,很快得到有关部门重视,后获悉被市南档案馆收藏保护。
时光荏苒,曾经的莘县路菜市场已消失在城市改造的洪流中。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已然是无迹无踪。老菜市楼有着说不完的故事,不知你的记忆里是否留存?欢迎大家一起回忆补充那些曾经的钩沉轶事。乐鱼app下载。。。。。
老青岛熟悉的莘县路老菜市楼,虽然已离开人们的视线多年的光景,但记忆却已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肌体里,无法抹去。一座厚重的城市离不开丰富的文史记忆,日新月异的城市,在不断更迭中发生着变化,但不变的依然是对那些已经故去的怀念与致敬!
本组图文文字部分编辑参考源自:李明《台西镇小学&菜市楼》、曲海波《老青岛的春节地标》、侯修圃《后海沿——莘县路》、网友“台东小市民”《莘县路市场纪念碑》等;